圩堤上,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面对罕见的汛期,三山区峨桥镇的党员干部成为圩堤抢险的一道道风景。群众说:“危急关头,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
“一天不解除险情,我就一天不离开圩埂”
7月7日上午,久违的阳光直射在峨桥镇境内峨溪河丰裕圩的圩堤上。作为峨桥镇镇长助理,杨振是6月28日驻点防汛责任段丰裕圩的,连续10个昼夜了。
6月30日开始,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峨溪河沿线的丰裕圩水面急涨。7月1日傍晚,随着水面不断抬高,他果断处置,一边抽调人员排查圩埂渗漏险情,一边组织人员装填沙袋、加固圩堤。经过一夜奋战,圩堤险情暂时控制了,他却累倒在子埂边。
然而,就在此时,一处子埂出现渗漏,随时都有坍塌危险。得到报告,他一跃而起,立即带领突击队冲向事发地点。为查明渗漏详情,他毫不犹豫跳入水中进行摸排。当他查明原因后,立即指挥人员打桩固堤。当险情排除,已是上午10时许。此时,他才抽空扒口饭垫垫肚子。
7月4日,已连续多日没有见到他回家的妻子心疼了,打来电话,借口孩子想他,劝他回家歇歇。然而,当天的滂沱大雨打消了他的念头。他愧疚地对妻子说:“一天不解除险情,我就一天不能离开圩埂。”
7月6日降雨量减少,但是他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坚持每间隔一个小时,带队在2.3公里的丰裕圩圩堤上巡查一次。沿线群众说:“看到你在这里,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小队长的大担当
在山湖村,村民们对村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朱天喜有口皆碑。从6月12日开始,他就自发组织10名村民到海坝湖圩堤巡埂。6月28日出现持续强降雨后,他果断成立了20人的应急小分队,24小时投入应急抢险状态。
7月2日晚8时,随着海坝湖水位的急剧攀升,一道命令传达到村里,指示应急小分队赶赴周边的农庄村参加抗洪抢险。他毫不犹豫,立即率小分队成员冒雨奔赴农庄村。到达指点地点后,他带头扛沙袋、堵渗漏,用行动带动了小分队成员。
战斗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许,他突然接到报告,一处子埂出现渗水,需会水性的人跳入水中配合打桩,他主动请缨,带头跳入水中固定木桩。随着一排木桩牢牢嵌入水底,这处险情排除了。当他游上岸时,累得浑身仿佛散了架。
第二天傍晚,在农庄村驻守的他又接到命令,需要组织60人的应急小分队驰援漳河大堤。他立即通过电话调集村民,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对3公里长的圩堤进行巡堤。夜里,他将60人分成几组,划分巡埂责任段,一处处、一遍遍排查险情,确保了责任段圩堤的安全。
行动就是战斗力
东湾防汛点的负责人是峨桥镇城建办主任吕布荣。在这里,他不仅切实履行了防汛抢险的重任,而且圆满完成了移民安置点工作。
7月2日深夜11时许,他在巡埂中发现,一处子埂出现严重渗漏。他当机立断,一边调集沙袋加固子埂,一边指挥疏散周边农户。抢险持续了6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
7月4日傍晚,因水位骤增,农庄村被洪水沦陷,陷入了断水、断电和道路被堵的境地。镇党委发出一道指令,要求务必在36小时内接通水电、畅通道路。
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二话没说,立即率领突击队员投入战斗。当晚,一车车石子就运进了现场,一批批抢险队员就投入了战斗。经过16个小时的奋战,道路终于畅通了。随即,在他调度下,来自供水、供电的抢险队员投入了连续作战。爬树、蹚水、淋雨……经过十几个小时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架线抢修,终于让农庄村恢复了通水、通电。
记者 向陈宏
徐涧---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