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翻译公司 芜湖翻译公司 芜湖翻译公司
123

一山放过一山拦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读书如寻宝,找到一点线索,尝到一些甜头,就会一直不停地探寻下去。

最早接触钱钟书先生的著作,是他的小说《围城》。读《围城》的具体时间不清楚了,因为除了送书或搬家丢书之外,书柜里还有三种不同的版本,记着不同的购买时间。《围城》之后,我第一次接触钱先生的学术著作,是《谈艺录》,那是2001年。由于繁体字、异体字、生僻字,它让我吃尽苦头,书后所记“千百次地查阅字典词典,煞费苦心,亦见诚心”,就是当时读完之后的真实感受。

后来,陆陆续续地读过钱先生的《七缀集》《宋诗选注》《石语》《槐聚诗存》,以及有关他的传记和研究,而其皇皇巨著《管锥编》,虽购于1997年,当时翻了几页,因为太深奥,只好放在书柜里。我那时的理由或借口是:有些书,只有收藏价值,或者如培根所言,用来装潢门面。

待生活稍微安定下来,又过了十年。从2010年暑假起,我才静心地捧起这部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的《管锥编》。“学者多如牛毛,成者凤毛麟角。”(《管锥编》)这是我读完《管锥编》之后对钱先生最深刻的印象,他就是那种“凤毛麟角”者吧。这部“识小积多”、“锥指管窥”(《管锥编》序言)的《管锥编》,从《周易正义》始,至《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止,对我国古代十部重要典籍,作了史无前例的考论,包涵着钱先生在经、史、子、集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心得,“已汇成了历史、现实、人生的大江大海”。(陈子谦语)其视域广阔,全凭“打通”,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谈艺录》序)。

钱先生的“阐释之循环”理论,是其阐释学的核心,它将文本阐释由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单向运动扩大到多层次的“交互往复”。一方面克服了乾嘉朴学“由词以通道”的局限,从字、句、篇、书,到作者与其所属的时代、文化传统等等,纵贯古今,打通多个学科甚至是中外文化之间的藩篱;另一方面又融合了现代阐释学的精义,注意到阐释者的“预觉”、“先知”对于理解的意义,以及文本语境与主体阐释的双向互动,所谓“自省可以忖人,而观人亦资自知。鉴古足佐明今,而察今亦裨识古”(《管锥编·左传正义》)。

不仅如此,在《管锥编》中,但凡古籍所载典故、人物逸闻趣事或某种语言现象,一经钱钟书先生点化,其微言大义昭然若揭。比如,关于《列子张湛注》第九则“说符”里的“杨布之狗”的故事,东晋学者张湛理解为“喻行己接物之道”,钱先生肯定了张氏的笺注之后,又引元曲《赵氏孤儿·楔子》所述“屠岸贾之狗”故事,及莫泊桑的小说等,展开论述,指出“杨布之狗睹衣异而谓衣者亦异,屠岸贾之獒睹衣同而谓着衣者亦同,事反而理合,貌异而心同”。三隅之反,正尔同揆:“其义蕴即心理学所言‘比邻联想’,生理学所言‘条件反射’者是。”这类“木屑竹头”(《管锥编》序),比较起张注的识见,就显得独到而深远。

但有人因此认为,《管锥编》是“散钱失串”,不成体系。对此,钱钟书先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在《七缀集·读〈拉奥孔〉》里说:“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

钱先生的这些论述,或凿壁借光,援引西学;或与古为新,烛幽抉隐;或匠心独运,自铸伟词,既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作了一次宏大的检讨,也架起了与世界对话的桥梁。钱钟书的《管锥编》,即使是平常的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抑或是肤略的一句话、一个词,一经钱先生点化,或者起死回生,妙不可言,或者点石成金,启思益智。

我读钱钟书先生的小说或散文作品时,时常会因他的睿智博喻,或“钱钟书式的幽默”,而心悦诚服。《管锥编》用文言写就,由于自己的浅薄,对于他的部分深文宏论,略知皮相,但在会心不远处,总禁不住要惊叹与感奋。《管锥编》一函五册,我一共用了两年时间,读过两遍,并作了笔记。那时,我忽然有了向中学语文界推介“钱学”的想法,打算先编写一本中学语文教师备课参考读物《〈管锥编〉选读》,于此基础上再写一本专著,具体探究“在中学讲钱学”这一课题。这个想法让我又花了两年时间继续研读《管锥编》,选读书稿于2014年完成,现正着手课程开发,即如何将“钱学”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然,结果如何,这是后话。

阿杭

徐涧--

分享到: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翻译公司在线客服
QQ客服二
翻译公司在线客服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