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无为人精神的根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初和戴启文老师认识,并不知道他在研究、整理无为本土历史文化。直到有一次外出采风,他亲口对我说有一本关于无为的“小书”将要出版,始感意外。后来文友聚会,便留心了一下,戴老师每次都会如数家珍地谈及无为古今,更确信他对无为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是下了功夫的。但后来收到戴老师赠送的厚厚一册《无为史话》时,还是吃了一惊。
如果从《汉书·地理志》算起,中国对区域史的整理研究,应该已经有两千年的悠久传统。同样,在对无为的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中,从古至今也不乏其书其文,尤其是官修地方志的传统一直保存了下来。据了解,无为的地方志书资料,五代以前已无从查考,自宋以降,虽修志十七次,也仅存明清两代志书四部,不能说不是个遗憾。
近三十年以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对无为地方史整理、研究的成果也显得尤为丰硕。除了官方公开出版的《无为县志》《百年沧桑话无为》《无为名人》《无为记忆》等书籍,个人对无为历史文化进行个性化的整理、研究的专著也有不少,如邢容钦的《无为旧闻琐话》、范向明的《无为史地》、吴耀明的《无为史志笔谈》、洪家国的《历史上的无为》、胡野坪的《无为史话》、王永友编著的《无为教育史话》等。但这些个人研究成果几乎都是以内部资料形式印刷,影响面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戴启文以一己之力撰写出版的《无为史话》一书,就显得尤为突出。全书近三十万言,作者自言“历经二十余载完成”,不由令人心生敬意,也足以使我们对本书内容的可信度有了足够的信心。该书分“历史痕迹”“地标物语”“社会生态”“人物传奇”和“艺文雅韵”五卷,时间跨度从商周到近现代,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无为地域历史文化。在作者多角度对无为地域进行立体考察研究之后,厚重的无为历史文化得以还原,“无为”变得丰满而有灵气有文气,让读者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
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满足于表层地方文史的复述、考证与普及,而是在深层次上“全景式展现了无为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脉络,意在挖掘无为人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源头”,这也是本书最大价值之所在。说到写作本书的目的,作者在《后记》中写道,要“保存无为地域的历史文脉,营造养育无为人心灵的梦中家园,迫切需要对无为地方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考证和分析,需要一本全面系统、内容翔实、经得起推敲的关于无为地域历史文化的著作作为支撑”。因此,在这本书中,作者严肃地思考了一些涉无为地域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努力探究无为人的精神源头。
对一个民族精神源头的追溯,是文化人的一种使命和追求。作为一个地方文史研究者,戴启文老师具备了这种知识分子品质。2014年5月《无为史话》出版前,我特地邀请戴老师到我原来工作过的学校,给孩子们做了一场报告,专门谈无为的历史和文化。讲座开始,他花了很长时间谈无为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地域特征,以此来探究无为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引导孩子们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这让我肃然起敬。
《无为史话》(修订版)
戴启文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钱之俊
徐涧---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