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芜湖县:既有“金山银山” 更有“绿水青山”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芜湖县自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保护,打破了“工业增长破坏自然环境”的成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大幅度增长,在青山绿水间走出一条崛起之路。
数字一: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
坚持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动摇,累计到位内资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4.1倍和3.2倍;进出口总额由1.6亿美元增长到4.1亿美元,年均增长20.7%。
坚持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不动摇,新芜经济开发区投产企业460余家,5年累计实现税收40.5亿元,4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先后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坚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工作不动摇,成功发行16亿元建投公司债券,培育省级院士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7人当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5家企业团队入选市产业创新团队。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保持在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方阵中,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行列。“十二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03亿元增加到196.5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接近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2亿元增长到140.4亿元,年均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3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2倍;财政收入由13.7亿元增加到35.3亿元,年均增长20.7%,人均突破1万元。
数字二:转型发展迈开新步伐
加快“调转促”,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由14.2:65:20.8调整为9.4:67.2:23.4。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提升到7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2%以上,通用航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光电信息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中电科钻石飞机、航瑞航空发动机、迅迈通讯等项目进展顺利,航产园积极争创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园区获批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进驻设立县级运营服务中心,新芜电商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落户建成为全省首个转设升格成功的民办本科高校,京师实验学校、芜湖医药卫生学校进驻并对外招生。驻县金融机构再扩容,江阴农商行、泰寿村镇银行入驻运营。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10万亩,六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5年累计完成1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流转农村土地9.6万亩;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8239元提高到17774元,年均增长16.6%。
数字三:生态环境有了新改善
大力开展生态城、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四城同创”工作,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获批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县通过环保部技术验收,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接受了省级评估。县城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达70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5%,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4.98%,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7.4%。城区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5%、38.7%、13.4平方米。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探索由“建设”美好乡村向“经营”美好乡村的转型,精心打造了25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示范点,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芜湖县召开,荣获“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陶辛水韵获批国家4A级景区,西河老街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六郎镇北陶村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记者 王洋 通讯员 张致林
徐涧---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