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疾少年到创业模范书写人生别样精彩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
1988年冬的一个午后,9岁的夏云兴拄着小板凳,拖着左腿,一步步地挪出家门,“走”到邻居家临摹起堂屋正中挂着的一幅中堂。铅笔勾画之下,一幅活灵活现的松鹤图很快跃然眼前。数年后,绘画成为他创新创业的“敲门砖”。
这是一位传奇人士的传奇创业故事。凭借自强不息、韧性十足的奋斗精神,夏云兴从开设培训班起步,到创办全省顶尖的美术培训学校,再到成立现代教育集团,用并不健全的身体谱写了精彩绝伦的创业人生。
残疾高中生开设画室当“老板”
夏云兴出生在芜湖县花桥镇一个农民家庭,8个月时被确诊患上了儿童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左腿肌肉萎缩导致残疾。7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夏云兴接触到绘画,自此产生浓厚兴趣。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画笔和图画本成为他最好的伙伴。
多年来,为了给孩子治病,夏云兴的父母背了一身债务。为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夏云兴小小年纪就迈出了创业步伐:升入高中不久,他凭借书法和绘画特长,在学校门口卖起了书画,一个月能卖出好几百幅;高三时,夏云兴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归来,应同学和家长要求办起了高考美术培训班。
1998年7月,夏云兴和画室12名学生同时参加高考,美术专业课成绩全部达线。消息传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由于在学生身上花的时间太多,当年夏云兴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位列报考院校第二名,却因文化课成绩未达线而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身体没有别人健康,却也有别人无法企及的特长。”
大学时成江城创业“明星”
1999年,经过一年时间的补习,夏云兴顺利考入安徽机电学院(现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后,他首先面临的还是经济问题,“一年学费好几千元,再加上生活费,家里根本无法承担。”
为了挣钱,夏云兴决定“重操旧业”。在美丽的神山脚下,“顶峰画苑”宣告成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夏云兴说,此后数年,这种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顶峰精神”始终照耀着他的创业之路。
夏云兴回忆说,当时画苑进行规范化、封闭式管理。在教学方面,专业课由他自己教,文化课则聘请有经验的名师执教。画苑迎来第一年高考,40多名学生中30多人达本科线,10人达专科线。这一辉煌“战绩”引起本地媒体关注报道,大学生创业者夏云兴也成为江城的风云人物。
2003年,夏云兴大学毕业,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创业热潮中。此后,他的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3月,培训中心升格为“培训学校”;2011年和2014年,合肥校区和阜阳校区宣告成立;2011年,组建教育集团……夏云兴吃苦耐劳、韧性十足、奋斗不息的精神带动鼓舞着他的团队和他的学生,经多年发展,他的培训学校成为我省当之无愧的美术培训品牌NO.1。
积极转型跨越再出发
在别人看来,夏云兴已经登上了事业顶峰,但他很快从中发现了问题,“通过短短一年专业培训把孩子送进大学,缺乏沉淀和积累,怎么看都脱离不了‘临时抱佛脚’的勉强和应试教育的无奈。”怎样变短期培训为系统教育,从而培养真正符合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人才?夏云兴谋划着拉长培养周期,延伸培训产业链。
2011年7月,经市教育局批准,顶峰教育集团全面接收芜湖中华职业学校,将其更名为“中华艺术学校”,成为集团旗下首所全日制高中学校。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他的职责就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释放孩子们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
多年来情系教育,但夏云兴的目光并不仅限于教育。“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因素,文化创意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基于这一认知,他积极寻求跨界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链,经过18年艰辛打拼,将培训事业拓展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艺术培训、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板块,目前正在配合当地政府全力打造安徽特色第一镇——殷港小镇。
在夏云兴的创业征途上,“中国优秀民办教育家”、“安徽省十佳青年创业奖”、“芜湖市青年创业十佳个人”等荣誉纷至沓来,见证着他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一个人带动一个企业,再力所能及地带动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夏云兴说,这是他的创业目标之所在。也正因有此动力,他的创业步伐会跨过一个又一个“顶峰”,不断书写新的故事和传奇。
记者 赵丹丹
徐涧---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