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陪伴温暖安置群众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叔叔阿姨,你们又来了啊!”7月13日一大早,沈巷镇大学生村官与其他志愿者来到沈巷镇黄山寺中学安置点,不少小朋友已与他们熟识,大声地打着招呼。
6月28日以来,因遭遇持续暴雨,沈巷镇境内的长江水位超过警戒线,汛情升级,村民受灾极为严重。7月4日开始,洪水侵袭地区的群众陆续转移安置,当天,志愿者就来到黄山寺中学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专业救灾的事情,我们做不了。”志愿者李蕾说道:“但我们可以为安置点的灾民搬运物质、挑水、分饭、打扫卫生。”
雨水连绵,安置点的村民难以归家。从7月4日至今,志愿者们每天都会来到学校开展志愿服务。为防止群众因受灾出现沮丧、自责、埋怨的心理倾向,志愿者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7月13日上午,在该校教学楼一楼群众休息处,有一个孩子独自坐在被褥上,显得落落寡欢。志愿者王婷和李蕾走到孩子身边,牵起孩子的手,与她拉起了家常。在聊天过程中,她们得知,这名叫做王娟的女孩父亲早逝,母亲患有重病,自己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这是她与爷爷奶奶住在安置点的第10天。“爷爷奶奶年龄都大了,平时很辛苦,住在这里经常有作业不会做,也不知道该问谁。”说到这里,孩子的眼里闪过一丝忧伤。王婷赶忙握住孩子的手:“有不会的就问阿姨呀,阿姨以后每天都来教你写作业好不好?”“真的吗?那太好了!”孩子天真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虽然离开了家园,但在安置点,群众找到了家的感觉。留守儿童王敏,因为家庭条件困难,穿的还是冬天的棉鞋,看到她的情况,志愿者立刻自掏腰包帮她买来新鞋。85岁的王大爷是安置点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吃完午饭后,老人在安置点与几个朋友打起了小牌。“老人家,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啊?”志愿者葛敏在一旁陪老人唠起了嗑。“好得很,好得很,这里吃的用的都有,生活也方便。就怕家里的稻子被水淹了。”老人有些忧心。“老师傅,你在这里也不要急,很快水就退了,我们一起挺过去。”葛敏说。
下午五点半是晚饭时间,志愿者们给群众发完饭后,却发现剩下的饭已经不够了,“不碍事儿,我们两个人吃一份就行,实在不够还有泡面呢。”志愿者葛军说。据了解,这些志愿者们来自沈巷镇各个行业,自己平时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但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帮助、陪伴安置群众,让他们在这段艰难时期感受到温暖。
强黎明
徐涧---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