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险情的“第一双眼睛”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防汛抗洪期间,堤坝安全十分重要。连日来,我市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走上堤坝,24小时开展巡堤查险。巡堤员成为发现险情的“第一双眼睛”、排除险情的“第一双手”。
7月9日下午5时许,在连通无为大堤和长江的通江道堤防上,鸠江区汤沟镇光华村书记王永胜、67岁的老党员雍有泉、村民汪茂达手持铁锹,沿着堤脚、堤身二平台一路展开巡查,不时地用铁锹拍打或铲起粘土,查看有无渗水等隐患。“这次巡堤没有发现险情”,三位同志稍感轻松,遂走进防汛值守点,在防汛巡逻记录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巡查情况,稍作休息,准备继续出发,开展新一轮巡查。
因为天气炎热,回到防汛值守点的雍有泉坐到条凳上,拿起一瓶矿泉水,忍不住连喝了几口。他告诉记者,光华村的责任堤段约600米,村里每天安排15人值守,由一名镇村干部带队,其他村民被分成3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按照区、镇对巡查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时间每组每小时要在责任段来回巡查一次。
记者采访发现,防汛值守点大多由遮阳网和防雨薄膜搭盖而成,值守点内除了供巡堤员休息的条凳外,一般还备有蚊香、铁锹、锄头等物品,条件简单。在光华村防汛值守点,记者看到,条凳上还摆着中午吃剩下的两道菜,一道毛豆烧鸡,一道红烧鱼。村书记王永胜告诉记者,这两道菜是一位在镇上开小饭店的热心党员送过来的,慰问巡堤人员。平时,村里给值守点订盒饭,标准是6元一份。
“我们都住在无为大堤后面的圩心里,今年大水,村里低洼处淹了1米多深,田地都上了水,我们的房屋大多在高处,目前还没受淹”,村民们说,留在村里的男性劳动力都积极参加巡堤,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共同保卫家园。
无为县石涧镇柘城村四面环水,连续的强降雨造成村庄内涝严重,8000多亩地中有5000亩被淹。目前,保护着该村的十大圩水位较高,是一大隐患。在当地巡堤查险的县委宣传部机关干部郭海洲每天都按时去巡逻,“作为机关干部,我们要带头执行防汛纪律,确保工作到位。”郭海洲说。
记者 王洋
徐涧---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