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翻译公司 芜湖翻译公司 芜湖翻译公司
123

那年抗洪

芜湖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前几日,因事偶过南陵,看到军车、救护车、物资车等各类救灾车辆在路边排列整齐,蜿蜒如长龙。解放军、武警、公安、医护人员、志愿者及诸多干部群众正在紧张地抢险救灾。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地回想起一九九八年在池州长江大堤上抗洪抢险的那五十多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一九九八年的时候,我还在池州驻军某部任副连职宣传干事。那年雨水特别大,入汛以后,长江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长时间保持高水位。池州地区连降大暴雨,内河河水暴涨,河水下压,江水顶托,致使渗漏、管涌、塌陷等险情不断,险象环生。池州有万亩以上圩区15个,圩内人口50多万,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从8月初开始,部队组成5个抢险队,分批次进驻长江池州段184公里大堤和重点内圩堤坝,转移被困群众,加固长江大堤,封堵管涌和渗漏点,抢修被淹国道。作为宣传干事,我每天穿梭在不同抢险地段,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记录战友们战天斗地的壮举,挖掘鲜活生动事例,绘制出一本抗洪英雄谱。虽然往事已经随风远去,但那些身影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十八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仍会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

四连余连长是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湖北汉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异常深刻。他老家的房屋被洪水冲毁,年迈的父母临时寄居亲戚家中。组织上考虑他是家中独子,批给他一周假回家料理。几天后,远在湖北的他得知连队已进驻长江大堤抗洪抢险,他毅然决定提前归队,自费从武汉坐飞机直飞南京,又连夜乘出租车从南京赶到池州,一下车就直奔抗洪抢险指挥所请命去了。

政治部姜干事当年正在外地攻读硕士研究生。暑期学校放假,本可以回湖南老家与父母团聚,当他得知部队已开赴抗洪前线后,他二话不说,直接赶回部队。一下车他就穿上救生衣投入紧张战斗,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扛沙包,打木桩,被战友们称为“拼命三郎”。

小周原本是部队的一名战士,退伍后成为江苏省某县的一名国企干部。得知老部队驻地汛情严重,他再也坐不住了,自己打起背包,从江苏赶到池州的长江大堤上,与昔日的战友并肩作战,拼死抗洪。上大堤后,他主动要求参加党员突击队,一干就是一个月。他这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许多官兵。

其实,抗洪抢险中的典型远不止这几位,还有许许多多。正是有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才保证了抗洪抢险不断取得胜利。8月1日,青阳县童埠圩200多米河堤发生滑坡,堤顶出现70多米长的纵向裂缝,随时可能决口,堤内的3万亩农田受到严重威胁。地方党政领导和防汛部门见此情景,认为决堤已成定局,做好了最坏的准备。部队紧急出动1100名官兵迅速投入抢险,填土、打桩、抛石……经过4天4夜连续激战,终于化险为夷,保住了大堤。

正当抗洪抢险进入关键时刻,318国道池州段部分路段被洪水淹没,交通中断,大批过往车辆滞留,抢险物资不能通过。部队紧急出动了数百名官兵,连续奋战80多个小时,垫起了一条1.5公里长、7米宽、1.5米高的沙石路,确保了公路交通大动脉的畅通。

官兵们奋不顾身,忘我战斗深深感动了驻地百姓。尽管部队三令五申不接受地方的慰问品、慰问金,但仍有许多单位和群众自发地将猪肉、蔬菜、白糖、绿豆、矿泉水和水果等物品送到抢险一线。有一位大嫂送来了自家喂养的两只母鸡,在官兵多次拒绝的情况下,便把鸡头剁掉后,让年幼的孩子放到部队帐篷门口……最终,部队领导决定,将无法拒收的5万元现金和慰问品折款捐献给了受灾最严重的4所学校。

军爱民、民拥军,正是这种感人至深的鱼水亲情,在这次抗洪抢险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无形堤坝。

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我早已脱去了戎装。未曾想到,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身份又一次投身于抗洪抢险宣传之中。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身边的记者和编辑们,也和我当年的年轻战友一样,纷纷挺身而出,深入抗洪最前线。他们不眠不休地挖掘鲜活素材,采写出了一篇篇鲜活的现场报道。他们不惧危险,不怕苦累,展现了当代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夏松钊

徐涧--

分享到:


  • 相关文章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翻译公司在线客服
QQ客服二
翻译公司在线客服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